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王老师运用递进式的问题链,有效驱动学生们进行深度学习。首先抛出 “蔗糖、食盐去哪了?” 的问题,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宏观的溶解现象;接着提出 “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深入揭示粒子均一分散的本质特征;随后追问 “溶液任意部分甜咸度是否相同”,进一步深化学生们对溶液均一性的认知;借助 “泥浆水、油水是否是溶液” 的问题,巧妙辨析溶液概念的外延;通过 “溶液是否均为无色” 的疑问,展示生活中化学物质FeCl2、FeCl3、CuSO4、KMnO4、溶液的颜色对比打破学生们原有的认知定式,再进阶到“化学式表征溶质溶剂”,培养学生们的化学符号表征能力;最后以 “水之外是否存在溶剂” 启发学生们展开更深入的探究。这一连串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的八个问题,有机融合了 “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创新思维” 等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成功搭建起了学生们思维跃迁的坚实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