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城中学

导航

文章内容
content
您目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动态>正文

名师示范引领:精研课堂,展现“情境 - 探究 - 素养” 教学范式

作者:张雅斐 发表时间:2025-02-28

名师示范引领

精研课堂

展现“情景-探究-素养”教学范式

  温江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中学  

TEACHING RESEARCH

为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2 月 28 日,温江区教科院化学学科教研员王泽全老师亲临区教科院附中,走进九年级(7)班的教室,以《溶液及其应用》的第一课为示范内容,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堂精彩纷呈、独具匠心的化学示范课。

01

课堂导入 情景妙设 点燃求知之火

图片

在课堂导入环节,王老师巧妙地以 “运城盐湖晒盐技艺” 为切入点,创设了真实而生动的教学情境。通过展示精美的盐湖航拍影像,以及微观视角下盐晶析出的显微图片,成功地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王老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溶液的形成与特征” 这一关键问题,将蕴含着千年智慧结晶的传统技艺与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进行了精妙的衔接,瞬间点燃了学生内心深处对知识的探究热情。

02

实验探究 实践操作 探寻科学真知

图片
图片

课堂紧紧围绕 “溶解的形成” 这一核心教学目标,王老师精心设计了双轨实验环节。在王老师耐心细致的指导下,学生们积极参与,学生代表勇敢地走上讲台亲自演示“蔗糖、食盐溶解于水实验”。从观察宏观的溶解现象入手,逐步深入探究微观层面的本质原理。此外,学生通过开展“碘与高锰酸钾在水中和汽油中的溶解性对照实验,王老师引导学生们建立起“溶质溶剂性质共同决定溶解性”的科学认知模型,让学生们在实践操作中真正领悟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乐趣。

03

素养落地 阶梯设问 助力思维进阶

图片
图片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王老师运用递进式的问题链,有效驱动学生们进行深度学习。首先抛出 “蔗糖、食盐去哪了?” 的问题,引导学生们仔细观察宏观的溶解现象;接着提出 “从微观角度分析溶解”,深入揭示粒子均一分散的本质特征;随后追问 “溶液任意部分甜咸度是否相同”,进一步深化学生们对溶液均一性的认知;借助 “泥浆水、油水是否是溶液” 的问题,巧妙辨析溶液概念的外延;通过 “溶液是否均为无色” 的疑问,展示生活中化学物质FeCl2、FeCl3、CuSO4、KMnO4、溶液的颜色对比打破学生们原有的认知定式,再进阶到“化学式表征溶质溶剂”,培养学生们的化学符号表征能力;最后以 “水之外是否存在溶剂” 启发学生们展开更深入的探究。这一连串由表及里、从定性到定量的八个问题,有机融合了 “宏观辨识→微观探析→证据推理→创新思维” 等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成功搭建起了学生们思维跃迁的坚实阶梯。

04

课后研讨 交流碰撞 凝练教学范式

图片
图片

课后,参与听课的教师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受益匪浅。备课组表示,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将着重关注以下要素:其一,问题链紧密相连,环环相扣,逐步推进,有效构建学生们的思维阶梯;其二,教学过程中注重讲练结合,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反馈,真正实现 “学情可视化、反馈及时化”;其三,大胆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放手让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四,充分利用教材及学历案,精准紧扣核心概念,细致指导学生勾画教材中的关键表述,充分发挥教材的重要作用。

王老师的这堂示范课,呈现了 “真实情境 - 问题驱动 - 实验探究 - 素养落地”的教学范式,其精巧的教学设计思路为新课标背景下的大单元教学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范例。区教科院附中理化生组教师将以此次名师课例为重要契机,持续深入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全新的教育新模式,坚定不移地推进课堂新教学改革,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