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来到“馨家课堂”第四期,我是光华馨城中学的罗宇老师。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家庭教育中的七大迷思中的前三个。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家庭教育中的七大迷思(下)。
第四大迷思:好家长是天生的。
为人父母不是一种天生的技能。我们不是自动自发就知道如何去做父母的。过去有个错误的观念,认为育儿与个人品德联系在一起。如果你是个好人,你就会是一个好家长。要是有那么简单就好了。成为一个好家长,与我们待人友善完全没有关系。教养子女是一种需要多年培养的技能。就如身体健康,需要我们每天关注饮食,持续自律进行锻炼。我们的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取悦我们,大部分时间他们恰恰会做与之相反的事情,知道这一点会令准父母们受益。当家里添了第二或第三个孩子,每位新生儿都需要父母不再用之前的方式来对待他们,因为在第一个孩子身上起作用的方法,并不代表会对第二个、第三个孩子起作用。在我们的童年时奏效的方法,也不代表今天能同样起作用。我们只有接受子女教养中的“遗忘”和“再学习”,才能准备好做一个能让孩子发挥他们独特天性的家长。
第五大迷思:有爱就是好家长。
爱,无疑是联结人的重要元素。除非过去的经历压抑了我们对孩子的自然感情,不然,爱最有可能成为我们与孩子之间联系的特征。尽管我们已经知道父母的爱并不是全然无私的,但却是没有边界的,甚至乐意为他们牺牲自己。然而,尽管我们对孩子充满爱心,但在残酷的现实中,我们却常常对他们做出一些与爱相违背的行为。孩子常常感觉到我们无休止地在抱怨他们,纠正他们,对他们发脾气。后果就是,许多孩子活在害怕令我们失望的恐惧中,甚至惧怕我们。让我们羞于承认的是,由于我们的恐惧驱使我们对孩子采取行动,这让孩子常常把我们当作爱的对立面,他们把我们当作头号惧怕的人,并最终发展成怨恨。正因为这个原因,他们经常向他人诉说父母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却从来不与父母分享他们的想法。
爱是一种能够全面地看见、接受且尊重他人本来面貌的能力。接纳也是一种很重要的态度及能力,基于此才能更加全面的去爱孩子,尊重孩子的本性。当然我们不能以爱的名义来伤害孩子。
第六大迷思:父母的使命是培养快乐的孩子。
为什么这也是个迷思呢?你会发现,有很多家长特别怕孩子的人生受到一点点挫折。家长就觉得“我的责任就是给我孩子最好的”,如果这个孩子的人生受到一点点挫折,比如说在学校里被人欺负、考试成绩不及格等等,家长就会觉得完了,整个世界都完蛋了。但实际上,人生有它本来的样子,挫折有它本身的意义,有可能这个孩子在这儿所受的挫折,正是其后让他不断进步、不断上升的动力。但是,很多家长内在的恐惧使我们觉得“我不能够让这些事情发生”,所以一旦孩子出现了任何需要说“不”的情况,家长都站出来反对,站出来替孩子解决一切,这会让自己活得非常累。而孩子是真正知道快乐真谛的人,孩子是活在当下的。比如说,哪怕我孩子现在已经上初三或是高三了,都是活在当下的,他只要有10分钟能打场篮球就高兴,根本不用考虑后面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他还没到那个年纪。所以,孩子有能力活在当下。而我们家长的状态是什么呢?忙忙碌碌。我们整天忙忙碌碌、急急忙忙,追求一些未来的、虚幻的东西。实际上,孩子比我们更会生活,所以我们的使命是培养孩子。
第七大迷思:家长要控制一切。
孩子能够明显地感受到你对他是拒绝还是接纳,孩子一点都不傻。或者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你能不能感受到你的爸妈现在对你是接纳还是拒绝,肯定能够感受得到。这个根本不是表面上的客客气气就能够掩盖的,他是不是发自内心地接纳你,还是他拒绝你此刻的状态,这些孩子都能够感受得到。如果一个父母能够发自内心地接纳孩子的现状,而不是试图控制一切,让一切都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发生,这个父母就叫觉醒的父母。
家长真正能够掌控的只有一个东西,就是自己的情绪和反应。当孩子出现了一些问题、状况,事情发生了,此时你的情绪和反应才是你影响圈里可以自己掌控的东西。但是我们往往不掌控自己的情绪和反应,我们放纵自己的情绪跟反应,而希望掌控那个掌控不了的东西,这就是痛苦的来源。
以上就是七大迷思。反思这七大迷思,跟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关系,每个人头脑当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这样的迷思。下一节课我们就将学习针对这些教育迷思中一些新的教养技巧,期待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