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来到“馨家课堂”第七期第四课,我是教科院附中的覃艳玲老师。很高兴又与各位家长相约于馨家课堂,本期课程将会继续为大家讲解《家庭教育:给孩子成长的力量》,上次为大家讲解了“乐享家务诗意生活”。现在我将为各位家长讲述第四课“信任在左守信在右”。
一、信任与守信
信任是一种稳定的信念,是个体对他人话语、承诺和声明可信赖的整体期望,简单地说,是指相信对方是诚实、可信赖的。守信指保持诚信、遵守信约。当一个人感到被充分信任时,便会有很强的动力去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会变得相当自信。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既依赖自己的父母,同时又有脱离父母的需求。随着青少年逐步走向独立,很多家庭冲突可能会显露出来。大多数争吵都是源于一些日常生活事件,而主题往往都与尊重和信任有关。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被尊重、被信任,这对青春期的中学生而言尤其重要。
二、教育方法
01.做到信任孩子
父母需要不断学习,转变观念,真正把孩子看成具有充分自主权的独立个体,相信孩子具有解决问题的动机和能力。教育不仅是指导和修正,还有合作与跟随。父母要时刻向孩子传递信任的信息。“我相信你是个有能力的人,遇到问题总能想到解决办法!”有时是一句简单的话,有时是眼神、表情等肢体语言,都可以表达对孩子能力的信任。当然,父母一定要允许并支持孩子按照他的想法去解决问题,给孩子提供练习的机会。在孩子解决问题后,无论结果是好是坏,父母都要认可孩子的努力,积极鼓励孩子。
02.制定规则,管理行为
信任孩子不等于放弃规则和管理。当一个孩子要求父母信任自己、不要管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家长要对这种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得知道,很多时候孩子是非理性的,需要靠规则来约束,只有建立规则意识,才能更好地相互信任。
03.允许孩子犯错误
家庭教育要注重事前具体有效的教导,不能事前不教导,等着孩子犯错误以后再来批评指责。对孩子而言,犯错误是难以避免的,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在想要批评的同时,要抱着信任的态度去对待孩子,激发孩子的上进心,给孩子成长的心理空间,避免给孩子贴标签、扣帽子。
04.对孩子的惩罚要适度
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如果总是使用指责、批评等不当方式,容易引发孩子的对抗。如果过于严苛的惩罚措施引发了孩子的消极对抗,惩罚就不再具有教育的意义。孩子犯了多大的错误就接受多大的惩罚,一定要避免过度惩罚。我们更提倡使用“事情自然产生的结果”让孩子承担责任。
05.给孩子示范信守承诺
家长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答应别人的事情也要努力完成,无形中孩子便会从父母身上学到做人的品格——说话算数。不要用哄骗孩子的方式达成家长的目的,避免使用“谎言”教育孩子。比如恐吓式谎言——“你这样肯定考不上高中”,许诺式谎言——“考好了我就带去旅游”。这些话不但难以兑现,而且会伤害孩子的人格,破坏亲子关系。
好的各位家长,我们这一节的课程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