馨城中学

导航

文章内容
content
您目前的位置:教师天地>教师风采>正文

【附中悦读】书籍推荐(五十六)《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作者:周擎宇 发表时间:2025-03-3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

天的脚步近了

——寻找文学里的春暖花开



润心启明智.书香悦馨城



读书在绚烂的春天,在五彩的温暖之中,会让灵动的春意和静谧的思考交融在一起。


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我们的思想和心态。


久润书海,才能胸襟开阔,见识广博;手不释卷,自然气度雍容,谈吐不俗


读一本书,就像读一个温暖的春天。让我们在这个温暖的春日,共读一本书,一起品位属于馨城的满园光华。


“润心启明智,书香悦馨城”。馨城悦读,我们一路明媚前行!



好书推荐(五十六)


  推荐人:温江区教科院附属中学教师     周擎宇



老师们:

大家好!润心启明智,书香悦附中!

今天我为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在历史的长河中,地理始终是影响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关键因素之一。韩茂莉教授的《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一书,以其宏大的视野和深入的剖析,引领我穿梭于华夏大地的历史变迁之中,让我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开篇之际,我被书中详实的史料、严谨的论述所吸引,仿佛踏上了一段穿越时空的旅程,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历史尘埃下的地理奥秘。

在本书中,韩茂莉教授从疆域、气候、植被、地形、水文、农牧关系、政区构建、交通战略等诸多方面论讲了中国自身历史、地理等原因影响的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当下社会发展体系的成因。分为三个大部分来讲则可以划为:自然条件的构成、人与自然的关系、游牧民族与农耕文明的战和。

从自然环境来讲:中国的自然环境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广袤的季风气候区为农耕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和丰沛的降水。西高东低的地势孕育了诸如黄河、长江等诸多大江大河,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广袤的冲积平原。东部的平原森林秀密,南部的泽国百草丰茂。丰富的自然物种为生物基因多样性提供了天然的培育场所,孕育出水稻、粟米、和黍米等诸多粮食作物。成为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赖以生存的重要粮仓。

再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韩茂莉在谈及先民对于自然环境的改造之中提到:人类在生存的过程之中不断存在着诸多的斗争,从远古时期与野兽和自然灾害搏斗,到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搏斗。地理环境因素总是极大地影响,甚至在某些层面决定斗争的结果。人类从对抗自然环境,到利用自然环境再到改造自然环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农业文明之中最频繁,最突出的斗争当属与河流的斗争。从远古时代的传说,到东汉王景治河,从郑国、灵渠之修建到天府都江的功成,从贯通南北之运河到时良束水攻沙之开拓。我们的祖祖辈辈用他们的坚韧不屈与开拓进取之精神在中华大地上谱写着不朽的篇章。

如果说自然的流动是人类种群和文化交流的基本样貌,那么冲突与交流则是人类活动的活跃常态。在历史上民族的不断交流更迭、碰撞融合之中,文明的演进也在逐渐加快脚步。韩教授对此有这样的评价:在碰撞交流中成长起来的民族在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威胁时具有顽强的抵抗能力,这或许源自于其自古以来的不断“练习”尤其体现在一个落后文明通过武力兼并一个先进文明的时候,由于对先进文明制度理念的学习与自身原有的优势相结合。如果他们能克服自身乃至于其他文明的缺点,那么在此后的发展之中将有一个长足进步的过程。对此我认为在吸纳他人文明的过程之中难以避免地碰撞到被吸纳文明体系带来的缺陷,当一个文明自我革命的力量足够强大时,对于这种缺陷可以不自觉消化分解,当缺陷不断累积到超出文明承受能力之后,这个文明便很有可能从内部瓦解,所以在我看来,打败一个强大文明的往往不是外来的对手,更是文明本身内在的,看得见、看不见的,潜在的或者积重难返、根深蒂固的腐朽堕落之中。而不简单是人们所提到的敌国外患。

掩卷沉思,《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不仅是一部学术佳作,更是一面映照国家安全的明镜。韩茂莉教授以历史地理的独特视角,为我们揭示了国家安全背后的深层次因素。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我们都能铭记历史,时刻警醒,以实际行动捍卫国家的安全与尊严。正如书中所展现的,历史地理不仅仅是过往的回忆,更是指导我们走向未来的宝贵财富。在韩茂莉教授的引领下,我仿佛亲历了中华大地的沧桑巨变,也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有了更为坚定的信念和责任感。

如果这本书也能帮助到您,我将感到无比的快乐和满足。附中悦读,期待大家一路温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