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
大家好!润心启明智,书香悦附中。今天我为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叫《正面管教》。这是一本对我教育理念影响深远的书。作者简·尼尔森是一位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她在这本书中提出的“正面管教”体系,为无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照亮了教育的迷雾,也让我对教育有了全新的理解与感悟。
那么我将从四个部分来谈谈我的收获,分别是“为什么需要正面管教?”“正面管教的四大核心工具”“触动我的三个案例”“我的实践与反思”
第一部分:为什么需要正面管教?
1. 传统教育方式的困境
惩罚的代价:短期有效,但长期会让孩子产生怨恨、报复或退缩心理。而另一种则是骄纵的后果:过度满足孩子需求,导致他们缺乏责任感和抗挫能力。因此我们需要第三种选择:既不控制,也不放任,而是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2.孩子的真正需求
阿德勒心理学指出,孩子行为背后的目标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当孩子哭闹、叛逆或放弃时,往往是因为他们感到“我不重要”或“我做不到”。 正面管教的核心理念是:看见行为背后的需求,帮助孩子发展内在力量。
第二部分:正面管教的四大核心工具
1.和善与坚定并行
表扬,例如:“你真聪明!”依赖外部评价,可能导致孩子依赖他人认可;
鼓励,例如:“你努力练习,终于学会了!”关注过程和内在力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2. 关注解决方案,而非惩罚。用“启发式提问”代替命令:“你觉得刚才的问题可以怎么解决?” “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你打算怎么做?” 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培养责任感。
3.鼓励而非表扬:表扬(“你真聪明!”)依赖外部评价,可能导致孩子依赖他人认可; 鼓励(“你努力练习,终于学会了!”)关注过程和内在力量,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4.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书中还强调了“错误是学习的机会”这一理念。在传统教育观念里,孩子犯错往往意味着要受到惩罚,这使得很多孩子害怕犯错,不敢尝试。但在正面管教的世界里,孩子犯错时,不说“早告诉过你”,而是问:“你从这件事中学到了什么?”当然家长也要坦诚自己的错误,示范如何承担责任和修复关系。
第三部分:触动我的三个案例
1. “自然后果”与“逻辑后果”
孩子忘带午餐,传统做法是送饭(解救)或责骂(惩罚)。正面管教:提前告知“妈妈不会再送饭”,让孩子体验饥饿(自然后果),并一起讨论如何避免(如睡前整理书包)。
2. 家庭会议的力量
每周一次家庭会议,让孩子参与制定计划、表达需求,例如通过会议解决“玩具乱放”问题,孩子自己提出“玩具回家计划”,执行效果远超家长唠叨。因此通过家庭会议、班会等方式,让孩子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合作能力
3. 从“权力之争”到合作
当孩子说“我就不!”时,家长若强行控制,会陷入对抗。 正面管教:退出冲突,冷静后说:“我需要你的帮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
第四部分:我的实践与反思
1. 观念转变:从“我要让孩子听话”到“我要教孩子学会思考”。 从“立刻解决问题”到“允许孩子体验过程”。
2. 挑战与成长:最难的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在孩子哭闹时。 实践后发现:当家长真正“共情”,孩子的对抗反而减少。
3. 推荐理由:不仅是育儿书,更是成人自我成长的指南; 书中工具不仅适用于孩子,也能改善夫妻关系、职场沟通。
最后,分享书中让我铭记的一句话:“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愿我们都能用和善与坚定,浇灌出独立而温暖的生命。
如果这本书也能帮助到您,我将感到无比的快乐与满足。附中
悦读,期待与大家一路温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