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来到“馨家课堂”第四期《家庭的觉醒》,我是光华馨城中学的罗宇老师。在上两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完成了家庭教养中的七大迷思。面对当今教养中的这些迷思我们又应该如何实现一些新的家庭教养方式来适应现代教育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学习主题《新的教养技巧(上)》。
技巧一:从期待到投入。
我们每次的情绪反应,其根本的是恐惧,通常都是我们对期望落空的担心。期望从它的定义来看,是发生在未来的,而且通常与现实存在矛盾。我们期望事情会变得比现在好,我们期望看到比现在更好的结果出现,我们期望取得比现在更大的进步与成长。在现实中,我们很多父母常常企图操纵子女的一切、这种企图操纵一切的举动是愚蠢的。很多孩子说自己必须达到他人的期望才可以获得他人的认同。这个观念只会促进孩子的反抗心理,因为他们内心盼望能不受外界影响来设计和主宰自己的生活。现在我们看一看对于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两种不同类型的家长他们各自的表现。
类型一:我必须让我的孩子尊敬我,听我的话;作为你的家长,我都是为你好,你应该要理解父母的用心不能反驳我们的决定;我希望你能使我引以为傲,因此你所有学科都必须拿到A。
类型二:我会欣赏你学习的过程,我相信你有无限可能,支持你努力追求心中所愿,帮你营造一个可以专心学习的环境。在困难时陪伴在你身边、给你指导,在你焦虑时安慰你,在你跌倒时扶起你。我希望你坚持欣赏自己,我不需要你来取悦我或满足我的需求。我会帮助你心怀感恩而不是感觉高人一等,我会让你接受爱而不是受到宠溺。我会帮助你发现你身上已经拥有的天赋,并且协助你学会给他人提供帮助,使你在接受的同时学会施与。我将摆脱控制你的需要,我会放下高高在上的态度以及对权威的幻想,为你营造一个安心的环境让你可以表达自己,给你被人聆听的机会,也给你聆听别人的机会;营造一种互相尊重的亲子关系,创造一种可以丰富彼此生命的联系。当你做了危险的抉择时,把你引回正路,同时允许你在正常范围内进行测试、试探和反抗。
大家可以看到,类型一的家长把双方关系局限在僵化的两极当中。他们把自己放到至高无上的等级之上,把期望抛给俯首称臣的孩子们。自然,我们的孩子会反抗这样的期望。当我们给孩子设置期望时,我们就免除了自己做出任何改变的要求,这自然会导致孩子的反感。没人愿意当坏人,没人愿意总是要承受责难。然而当我们的孩子反抗和报复这种明目张胆的不公时,他们得到的却是训斥、批评、指责。当我们从期望转向全身心地投入当下时,我们不再让孩子为我们的幸福负责。这样,我们就为孩子内心的自我以其独特的方式成长起来保留了空间。这种教养方式直观地能够理解,生命中所有的际遇都是一个伟大旅程,引领我们实现更高的自我觉醒、自我成长。我们的孩子获得自主自立和自我表达的发展机会,其他事情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技巧二:从无心的反应,到用心的陪伴。
你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模仿着你的语调、你的情绪,以及你的非言语信号。你可能更了解自己的情绪触发点,但你有没有意识到孩子的情绪也可以被你触发?最重要的是,你有没有意识到,你的孩子可能会用某种特定的方式回应你。我们自身所发出的能量,以及我们的生活方式,都会释放出强烈的气息并被别人感受到。作为家长,关键是要意识到,我们亲身陪伴在孩子身边,即使不发一言,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不再盲目反应,开始真实表达,这会为我们与子女的关系带来巨大的转变。让我们来看看一些真实生活中的例子,看如何从盲目反应转变到真实表达。
盲目反应:不要玩手机,我在跟你说话呢!我不敢相信你竟然没为测验复习。把手机丢一边去,否则我会永久没收。
真实表达:我知道你没留意到你现在有些分心。我看得出来你在无意识地逃避测验。我可以帮助你做复习计划吗?那样你就可以好好准备考试了。
当我们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时候,我们是在双方关系中注入了风度、正念和责任心。当孩子看到我们是发自内心,而不是着力让他们感觉自己像坏人的时候,他们会放下防卫,和我们一起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
技巧三:从情绪到感受。
人们常常把情绪与感受搞混,以为两者是同一样东西。实际上两者之间有巨大的差别。简单地说,当我们不能好好处理我们的感受时,我们的情绪就会爆发。真正的感受,只能通过我们内心深处的“安静”去体会。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接受过如何去体会自身感受的训练,从没有真正地体会到它们,因此我们只能把它们以情绪反应的形式发泄到我们爱的人身上。
很多父母却已经恰恰习惯了反过来做。孩子很容易成为父母不满情绪发泄的靶子。可惜的是,孩子不会处理父母发射过来的情绪。对孩子而言这个负担太重了,简直可以碾碎他们的心神。因此,父母不应该指望让孩子来处理父母的内在情绪。他们也无须来背负父母的情绪包袱。例如,要是我们是在骂孩子不上床睡觉,我们可以问自己:"我究竟在骂什么?表面上看来,我们好像是担心他们睡得不够,或者是他们违背我们的命令。要是再深入了解,我们也许会发现其实是我们觉得累了,经过漫长的一天我们需要一些独处的时间来恢复精力。换句话说,情绪是指向孩子的,而感受却是我们需要时间来自我恢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一种平静的语气说:我忙了一天,现在很累了。我再也打不起精神了,我需要休息。所以我的语气开始变得不耐烦,几乎控制不住。你能帮个忙吗?你也需要休息。当我们诚实地对孩子说出我们的情绪反应时,我们就进入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掌握了我们所经历的一切。只要我们是从内心出发,孩子们就更可能理解我们,也更有可能体会我们的感受。在安静聆听和感受的过程中,我们那些平时被隐藏、因孩子违抗我们的控制去做某些事情而被激发出来的焦虑就会得到整合。现在我们可以集中注意力,以一种更加平和的方式去面对孩子会让他们感受到我们是在倾听他们,接纳他们。
《新的教养技巧(上)》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您的聆听。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分享家庭教育中《新的教养技巧(下)》,期待您的到来,我们下节课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