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网站与学科教学结合的实践与思考
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和《关于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通知》中提出,要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当前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突破口。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于正在到来的信息化社会对于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创设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环境,是教育信息化过程的一个尝试,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
目前高中阶段开设的研究性课程,要求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这种课程的突出特征是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体现了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学习环境要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在国外,一些以WEBQUEST等形式的探索型学习网站,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师生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网络与研究型课程结合的范例,在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国外这种学习型网站建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学习型网站建设与学科教学结合实践的意义
基于Internet的学习网站的建设,是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的重要切入点。目前在学校具备校园网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网站建设?如何运用网络进行教学改革,这都值得我们进行研究。
当前,尽管因特网技术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学校中推广普及也日益受到重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
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现状不尽如人意,大量的冗余信息、过载信息使人们难以快速获取所需求的信息资源。而中国的基础教育要面对高考,在校学生不能象国外的学生因此,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宽带技术等网络新技术在迅速发展,但对于分布广、数量大各级各类学校,上网速度上及上网费用仍是一个需考虑的问题。基于校园网内部的学习网站如何建设,解决速度与费用等问题,仍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这两个方面互相关联,即使硬件设施得到很好的完善之后,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及学习效率的问题始终存在。因此探索结合学校特点的网站建设途径,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高中目前开设的“综合主题”研究型课程,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结合提供了实践基地。
研究型课程在内容上体现出来的专题性、综合性、开放性与实践性。与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方法、内容等有显著的不同,其注重信息收集与处理的研究过程,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需要借助网络的支持,网络拓展了研究性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研究型课程弥补现有体制的不足,在课程目标、内容、学习活动方式、评价等方面别具特色,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但作为一项教学活动,对其教学方法与策略的研究,可为其它学科与网络技术的有效结合提供经验。
信息技术对人类学习方式的变革具有革命性的影响,进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无缝结合,是未来学校教学的趋势之一,对当前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具有一定意义。
二、学习型网站建设与学科教学结合的研究方案
我校建设有设施完备的校园网络,高一年级开设了研究性课程,为开展研究提供了软硬件保障。
在研究目标上,我们确定以研究型课程作为载体,通过建设、使用“学生应用研究院”学习型网站,创设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环境,师生共同建立一个突破时间、地域限制,由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平台,探索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模式。具体有两部分内容:
1.技术层面上的网站建设工作:
建设“学生应用研究院网站”,提供一个教学平台,网站具有以下特征:
学习环境 技术与教学的结合形式
丰富多彩的网页,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建立专题网站,以web教材形式,对专题研究方法进行指导,网站既可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又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主学习,组织起良好的教学。
提供学生相互交流和思考的机会,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技能和信息的读写能力。 以聊天室、BBS论坛形式,提供即时性与错时性两种交互学习界面。教师、学生都可以发布言论、评论、答疑,成为课堂学习与课后辅导的有力补充。
运用搜索引擎,获得研究参考资料,掌握信息的收集加工能力。 建立起一个以站内搜索为主的参考资料收集、查询系统,有效地整合因特网资源,形成快速高效的专题资料库。
分享学习成果,获得成功喜悦。 建立成果发布、评价系统,对学习进行评价、展示。
网站建设我们既考虑到学生的学,也要考虑到教师的教,采用静态网页(HTML)与动态网页(ASP)技术相结合。
A. 各研究课题介绍的子网站,为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指导起辅助教学作用。它主要是介绍学习方法,提供研究课题等,既可用于课堂作多媒体教学,又可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学,成为教师课堂教案的延伸,它必需降低制作难度,以静态网页形式为主,方便全体老师掌握。因此将提供一些制作模版,为今后各学科教师自行制作相关专题子网站提供方便。
B. 采用动态网页制作增加网络的交互性,为师生共同交流的搭建一个平台。各研究主题有供师讨论的论坛及聊天室,目前已就本学期上课指导教师所指导的专题,分别开设了“探索埃及”、“现代人探微”、“生活中的电磁辐射”、“地震预报”等主题,并可随时扩充新的版块,设立新版主,让师生在网络上实现跨时间、地域的交流与学习;网站还将提供师生对研究成果进行展示的交互平台,可对学习过程成结果进行展示和评价。
C. 网络教育资源的整合是网站建设的主要工作,我们通过建设一个基于本地站点的搜索引擎,模拟出因待网的环境,解决上网查阅资的效率问题,形成比较完善的信息资料收集、查询系统,通过网站提供的主题分类或输入关键字进行资料查询;网站还提供了搜索登记,可以将外部相关信息进行登记,每个使用者既是信息的获取者,也是信息提供者,对于被登记的相关资源,作为管理者的指导教师,在审核登记资料的有效性后,或将其从INTERNET上下载至本地资料库内以加快浏览速度,或仅作URL链接信息登记,整合网络上相关信息。
2. 教学层面上基于网络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探索
在搭建起的平台上,研究性课程教师对本课程开展教学、管理,将课程安排的课堂教学与网站开放式学习相结合,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总结传统课堂教学与研究性教学之间的差异,探索通过平台将两者结合的途径和方法。具体体现为:
网络平台上学生主动探索,相互指导性学习与教师导向性、说教性的课堂学习的结合。
网络平台上任务式的多学科延伸模块式学习与单学科固定教学模块的课堂学习的结合。
网络平台上学习时间、内容的自主性与课堂学习时间、内容的统一性结合,探索解决的不同层次学生学习差异的方法与途径。
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形式结合,探索课堂教学的新形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通过教与学的实践,形成一定的具有推广性的经验。
三、学习型网站建设与学科教学结合的思考
我们目前以四位研究型课程指导教师为主,分别设立了七个主题供学生选择,虽然整个实践课题尚在进行中,网站建设也在不断完善,但两个月来从网站的统计上已看到,仅论坛版面上学生发表的与学习相关的贴子一千余封,内容也相当丰富,反映出学生积极参与和思考。
运用平台,除开展日常教学活动外,我们也进行了一些研究活动,先后两次针对不同年级以“探索埃及”主题开设公开课,探索网络学习模式,形成了初步的研究案例,并且得到一定的肯定。同时,这种形式的教学,对其它学科也产生一定影响,其它学科教师运用网络与本学科结合的教学形式也在开始尝试。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平台的各种功能将逐步完善,各个研究主题的内容将日益丰富,各学科尝试与网络结合的形式将日益普及。
我担任了课题的网站建设与课程教学双重角色,对整个过程体会较深,就目前实践阶段,有以下几点体会。
网络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网络上信息量比较大,学生通过浏览网站,查询、下载相关资料,完成小论文的写作,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必将对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知识应用、问题解决、尝试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促进作用。
网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网络创设的一个既虚拟又现实的情境,学生可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强烈反差,学生学习兴趣高,这促使我们反思如何改变传统课堂教学,将两者有机结合,取长补短。
基于网络的学科教学,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挑战,研究课程本身所具有宽泛的内容对教师提出的考验,两者的结合,将更有利于推动教师持续学习和持续发展。
在肯定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同时,也反思这种形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研究性学习讲求的是学习过程,但对学习的绩效问题仍需引起重视,在讲究协作学习和讲究学习过程当中,个体在群体中作用如何等一系列研究性学习评价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何克抗
《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华东师大教育科技学院 祝智庭
《研究型课程探微》
《课程-教材-教法》2000年⑶ 安桂清
《基于学习者视角的网络教育信息资源组织》 惟存教育实验室 王天蓉 柳 栋
注:《创设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环境----“学生应用研究院”与学科结合的实践与思考》已申报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教育科研基地课题,目前修改稿已送审待复,课题研究正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