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教科院附中“三新”背景下
大单元学历案课例展评
暨第十四届“馨城杯”课堂大赛
喜绘杏坛芬芳色,
乐闻木铎悦育声。
又是一年霜华浸雨,
又是一轮杏坛争锋。
为探究新教材、新课程标准变革下教师课堂变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与素养。培养一群敢于创新、破风,勇担改革大任的教坛新人。近日,温江区教科院附中举办了“三新”背景下大单元学历案课例展评暨第十四届“馨城杯”课堂大赛活动。
本次“馨城杯”赛课活动,语、数、英、文综、理综、艺体六个教研组通过细致考量、团队打磨、充分改进,将六节精彩的课堂呈现出来。期间各个教研及行政组围绕磨课、课前陈述、课上展示、课后总结、反思与评课全程参与活动,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参赛的教师与学生积极互动,一改传统的“教师课堂”,而是采用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课堂“。突出体现了以“教为指引“、“学为中心”的新时代教学理念。
潘越老师以“填导图理情节,品变化知讽刺”为课堂主题,层层深入,带领同学们深入挖掘文本。教学过程中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课文演绎等方法,归纳人物形象,感知讽刺效果。整堂课不仅向同学们传授了方法技巧,更培养了同学们的语文课程核心素养。
在数学教研组的课堂的呈现中,喻梦老师巧用楼梯栏杆的结构的美学特点为导,引入平行线的定义,又将对顶角等知识化用,向学生展现出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妙用,做到学以致用,尽显数学的魅力。
在英语教研组的课堂展示中,严润梅老师通过“Can you come to my party?”主题,引导学生谈论邀请与日程安排的英语表达。通过听力练习,学生掌握了询问日期和发出邀请的对话技巧,提升口语能力。同时,严老师还让学生学会如何礼貌地拒绝邀请、培养了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好习惯。通过本课程,学生不仅提高了英语听力和口语技能,也学会了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展现了语言在日常生活中的实用价值。
在政史地教研组的课堂展示中,覃艳玲老师用西域的各种物种打开学生的视野,引入西域的概念,将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中外文明的事迹生动地呈现出来。走进历史,看见丝路商队绵长厚重的脚印。走出历史,听见古道驼铃回转千年的悠长。
在理化生教研组的课堂展示中,宋文静老师通过“拯救水草大行动”主题,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她让学生总结制气反应物选择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素养,并通过小组合作掌握装置组装和气体检验。宋老师的课程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也强化了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展现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在艺体教研组的课堂展示中,杨镇鸿老师以“亚洲弦歌”为主题,带领学生们深入探索亚洲音乐的丰富多样性。他引导学生学习《阿里郎》等亚洲各地的传统歌曲,让学生总结不同音乐风格的特点,培养跨文化理解素养,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歌曲演唱和乐器演奏。杨老师的课程设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技能,也加深了他们对亚洲多元文化的认识。
在本次“馨城杯”赛课活动中,附中牢牢把握教学这一核心任务,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引导教师在教学一线深入探索,构建起促进教师技能提升的平台。心怀希望,我们的脚步从未停歇。“教学是引导,研究是路径,思考是桥梁,实践是证明”。
“馨城杯”赛课活动不仅是教师们锻炼和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是他们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同时,本次赛课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各教研组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参与竞赛和听课的教师对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有了更深入的思考。我们坚信,在未来的教学旅程中,教师们将不懈努力,持续提升,自我超越,开启教学新篇章!